近日,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正式发布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宁波市的276.6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已全部落到实地地块,共签订责任状2516份,发放保护卡46.7万张,设置保护牌2472块、保护界桩1.67万余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结合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坚持永久基本农田“保命田”“太公田”的核心作用,又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廊道、生态缓冲的生态功能。优先将城市周边、交通沿线、集中连片有良好水利设施的优质耕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粮食功能生产区、高标准农田、标准农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比例分别为93.45%、92.91%、86.72%,这些优质耕地将是宁波未来生产粮食、农产品的重要地区。突出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生态屏障,确定了城市周边16.38万亩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缓冲格局,引导城市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发展。
此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主动调整了划定形态,将15°以上4.04万亩坡耕地、0.85万亩生态公益林区域内的耕地、零散分布质量较差的0.83万亩及地类不符合相关规定的7.09万亩耕地退出基本农田,让永久基本农田更加连片、集中,划定后全市形成聚集于中部水网平原,杭州湾南侧、三门湾北侧和象山港两翼滨海平原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新格局,让农耕文化从破碎零星化走向机械耕作的现代模式。
